【農業觀測站】麥肯錫報告:全球農企業三個重要減碳策略
「減碳行動」不再只是各國政府主張的政策理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成為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需求痛點。從麥肯錫的報告中,便能看到大型農機企業與畜牧公司對永續發展所採取行動方案。
一、零碳排農機技術再進化,電動農機商機見明朗
曳引機、收割機和乾燥機是農場不可或缺的設備,根據估算,如果電動農機設備在 2030 年占有近 10% 的市場,意即將出現高達 130 億美元的商機。電動農機的市場布局與電動車市場相似,越早投資便越能搶先取得獲利優勢,因此大型機械業者近年來紛紛投入電動農機的研發。
儘管目前市面上零碳排的農機設備仍然稀少,且產品大多仍在驗證階段,但業界評估,以電池驅動的新型農機的開發成本,有機會在 2030 年達到與傳統的內燃機農機成本打平。AGCO's Fendt、Rigitrac 和 Escorts' Farmtrac 近期都有電動曳引機型號的展示活動,而 John Deered 更開發出具有電池驅動和有線電動曳引機的原型機。
現階段的技術瓶頸在於,無法提升電池容量與加快充電速度,不過與電動車相比,農機設備的電池可承載比較重的電池,未來若能改進製程,當電池成本降低至全部機械零件的 4成,將能顯著增加使用的購買意願。
二、跨域整合的動物健康監測
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農業亟需解決的議題,而「如何在最少的資源使用量之下,達到動物健康的兩全方案」則是產業進步的目標。目前業內減低碳排放的主要做法,是透過改善經濟動物的腸道健康,與改進糞尿管理系統等。
新興生物技術與演算法科技也有助於減少畜牧業的碳排放量,例如以基因定序結合人工智慧演算法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愛爾蘭畜牧業者 Moocall 公司與英國電信業者 Vodafone 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了「乳牛產犢預測系統」,團隊設計一組裝設於牛隻的尾巴、手掌般大小的感測器,根據資料便能預測乳牛生產小牛的時間,甚至能降低初生小牛的死亡率。亞洲日商 Fujitsu 也正開發「網聯乳牛」服務,透過演算法提升牛奶生產收益。
但由於地區性的飼養文化差異太大,單一技術模組無法大量複製在其他場域,造成開發成本過高,因此這些目前技術離產業化都還有段距離。
三、以減少碳排為重點的新興育種科技
新興育種科技讓育種家得以選育「抑制腸內發酵」的經濟動物品種,麥肯錫報告中的資訊顯示,分子育種將有效改善經濟動物的碳排問題。透過分子輔助的選種方式,有望在 2050 年達成減碳 500 萬公噸的碳當量目標。2019 年紐西蘭政府與業者開始了全球第一個「培育低甲烷排放羊隻」的遺傳學計畫,未來若成功育種出新興羊品種,可再透過政策措施,例如補助減少甲烷排放的畜牧方式,推動產業發展。
結合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 的新興育種科技,相較於傳統育種技術,將更能加速育種的效率。傳統育種是透過雜交讓染色體發生互換,進而產生基因座的互換、並出現新的性狀。然而基因座是由好幾個個基因序列組成的基因片段,換句話說,傳統育種無法細緻的改變特定的基因序列。
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則好比一種「標記、剪刀、與膠水的組合」。透過 CRISPR-Cas9,育種家就能修改的目標基因序列,產生自己想要的性狀、或是刪除不好的性狀──例如在此議題中,導致甲烷排放量高的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