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觀測站】作物生產整合管理(IPM)的「工具箱」:未來研究展望

【農業觀測站】作物生產整合管理(IPM)的「工具箱」:未來研究展望


作物整合性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多被定義為「統合使用多樣的方法以控制所有種類的害蟲,並考慮生態與經濟並行最優化其決定」。考慮到日益嚴峻的糧食需求問題,以及傳統農法對於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害蟲對於單一防治方法逐漸產生抗性,IPM 逐漸成為傳統農法之外尋求更永續糧食生產的重要方法。


IPM 有效,既減少農藥又增加產量


2005 年針對 IPM 的整合性探討,統整涵蓋了 26 國、62 項 IPM計畫、施行於25.5萬平方公里的結果顯示,有超過 60% 的計畫得以減少殺蟲劑使用並提高產量;平均提高了 40%的產量以及減少了 60%的殺蟲劑使用,展現了 IPM 極具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IPM 重點在於,使用提供不同的「工具組合」,來因應現今防治農業害蟲並兼顧食物安全的需求。IPM 利用各種有機、傳統、生物防治等多樣的農法,進行彈性應用,將害蟲壓制在一定的「生態閾值」之下。近期的全球回顧顯示了,IPM 可以應用在多數的作物上,減少作物的害蟲疾病、增加產量,並且減少農藥的使用。

如能加上大範圍的「生態工程」以及新款的基因改良作物,如強化抵抗害蟲的作物,IPM 將有機會具備更多種策略的組合,在減少農藥使用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減少害蟲的重要目的。

但是IPM要能夠成功,需要許多專業學門的互相協調,包括昆蟲學家、害蟲學家、化學生態學家、植物生態學家、植物化學家、植物遺傳學、植物配種,農業學家,以及農藝學家、生物技術專家、地理資訊專家、生物模式專家、氣候變遷專家等加入。

現階段農作物的害蟲防治,正面臨許多挑戰。長時間大規模種植之下,有許多害蟲逐漸克服現有的防害蟲保護措施,最顯著的案例,就是逐漸有害蟲同時具備能抵抗農藥,甚至是讓植物的抗蟲害能力失效。


IPM 實施還須克服哪些技術?


IPM 能否在時效內取代即將出現的農作物保護缺口?哪些關鍵作物與害蟲,在短期內將有最高的風險急需研究解決?

現有可於幾年內施行的擴充版的IPM工具,將包括精準監測害蟲與疾病、標靶施藥、使用天敵防治,最後則是針對關鍵害蟲加強發展生物防治技術。

除此之外,IPM 還需進一步研究,以了解時間與空間因素如何影響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以結合抗害蟲與抗逆境性狀的生物技術,以協助作物生產策略更永續。

研究者認為,未來 IPM 所需發展的重要技術包括許多面向。主要包括化學合成農藥、生物農藥、化學訊息化合物 (plant-derived semiochemicals ) 的使用、生物防治措施的設計、抗蟲品系的育種推廣、大型「生態工程」的策略研發、以及農民與消費者意識的溝通。每種技術本身有其負面與正面因素,亦有成功研發所需挑戰的差距,需要持續努力。


IPM 於生態與消費上的意義


除了確保食物安全,IPM也被認為對於保護生態環境及具價值。 IPM 應用對於農業生態服務有重要影響,包括了生物防治、授粉與土壤健康等。如何統合這些價值,將之以可理解的形式傳遞給消費者與決策者,仍舊是個重要的挑戰,也將是進一步協助 IPM 研究推廣至農業實作的重要步驟。

近年來全世界消費者對於永續生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最值得注意的是高價位的產品,如葡萄酒與新鮮水果的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敏感。最近的研究發現,可溯源 (traceability) 與標示清楚 (clear labelling)的產品,讓消費者願意以高價位支持永續生產農作物。尤其像紐西蘭這種具有「綠色形象」的國家,採用如 IPM 等策略進行農業生產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IPM重要技術整理


IPM技術負面因素正面因素未來發展方向
化學合成農藥非選擇性農藥容易傷害其他物種
過度使用會增加害蟲抗性
殘留議題
農民與消費者可能接觸
專一性產品可以提供有效控制
在已開發國家已有較佳的顧問機制
對於其噴灑閾值等均有明確資料以降低殘留風險
改善應用於「抗殺蟲劑基改作物」栽培管理方法的化學合成農藥
分析政策導致的缺口,並找出最受影響的標的
優化生物農藥
即早發現並管理病蟲害熱點
生物農藥反應速度遲緩,部分須特定環境才能使用
仍可能對非目標物種不良影響
對於生態系危害可能較少
殘留問題較不嚴重
開發低劑量、與生物防治相容的生物農藥
費洛蒙/ 植物訊息化合物(plant-derived semiochemicals )需要精確控制
昂貴,成本高
能控制特定物種
用於精確監控
開發更有效的組合
降低施放使用成本
使用植物訊息化合物,增強生物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反應速度慢
在已受保護的環境中效果最好
輔助使用於抗蟲品種,減少殺蟲劑使用新抗蟲品系育種需配合生物防治的性狀
利用蜜源植物增加昆蟲多樣性,以增強生物防治
抗蟲品系篩選有害的害蟲,降低永續性
通常只對一種目標有用
需長期培育
輔助生物防治
減少殺蟲劑投入
使用生物技術加快育種、測試與安全性
須結合多種抗性性狀,並且不影響產量
田間地景「生態工程」耕地損失
時空複雜性
議題可能擴大
為長期策略
輔助生物防治與區域 IPM
增加多樣性提供生態服務
有助於合作場域的生態環境
需開發時空背景情境
配合使用新技術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如提供蜜源誘引增進天敵昆蟲對防治的效益
需結合跨領域科團隊配合
農民與消費者意識推廣IPM,牽涉到複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互動
需要社會了解農業「外部成本」,進行有意識的消費
消費者一般不易理解農業標示的涵義,難以進一步支持
社會學習與教育計畫如實證場域與生產者教育
提供適當的資源補貼,減少種植者進行IPM的成本
進行IPM研究,定義問題與解決方案時,即規劃農民參與
證明IPM能有效防治害蟲危害,提高作物產量、質量、種植者利益
說服消費者與決策者生態價值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農業觀測站】作物生產整合管理(IPM)如何影響天敵?由捷克蘋果園蜘蛛多樣性談起 【農業觀測站】屋頂菜園可靠嗎?要多大的空間才能自給自足?